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sexSelectedText ? sexSelectedText : '性别'}}
{{ageSelectedText ? ageSelectedText : '年龄'}}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实施学分制改革 服务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典型案例

时间: 2019-12-12 00:00 分类: 匠心筑梦 来源: [转载]

请用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 {{clickNum}}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制为基础,融弹性学制和导师制等配套制度于一体,学生按规定修满最低要求的总学分就能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改革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校于2007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始实施学分制,通过顶层设计、资源建设、制度完善实现了学分制的良好运行。12年的改革实践,实现了制度体系较为完整、资源条件较为充分、管理手段有所创新、实施效果较为显著的学分制建设目标。


一、学分制改革实践的整体情况

(一)开展了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1.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定期开展专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各专业群定期围绕所对接产业链、岗位链(群)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深入开展人才需求分析与调查,对专业人才供需、岗位分布以及各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行业标准与技术更新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确定专业群内各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二是科学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解构专业群对接的产业链、职业链中相应岗位(群)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选取教学内容,以能力模块重构课程,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和技术升级、满足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增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三是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根据学分制管理要求,校、院、系三级分别统筹规划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课程模块,制定每学期教学实施计划,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


2.合理设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是学校不断拓展选课内涵。让学生选课程、选教师、选时间、选地点,以及在订单模块和顶岗实习中选企业、选专业方向。2015年构建6个专业群,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群基础课和专业群互选课,实现群内基础课资源共享和跨专业拓展课程互选,另设专业方向课以及公共任选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二是开展跨专业辅修实践。2018年,我校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探索跨专业辅修课程。课程设置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资源配置实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施素质拓展学分与学业学分结合的毕业制度。

3.积极建设优质资源,满足学分制教学的资源需求

一是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适时开发教材资源。学校建立完整的教材选用及开发制度,鼓励教师开发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发展相匹配的教材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着力建设课程资源,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顺应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满足专业及课程的需求,学校整合世界大学城、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及MOOC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校、省、国家三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打造了大量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为高效课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现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36门、中国大学MOOC15门、省级各类立项课程48门、校级在线课程1303门。


(二)设计了保障学分制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自2007年开始实施学分制以来,先后制定了《学分制实施办法》《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课程展示制度》《导师管理规定》《排课、选课与调课管理规定》《跨专业辅修管理办法》《学生选课规定》《学分警示制度》等一整套学分制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将班级导师、素质拓展学分、专业方向选择、奖励学分、按学分收费等内容补充到系列制度中,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学分制制度体系。


1.实施选课制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选择任课教师、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每个专业根据对接产业链(群)、岗位链(群)的个性化要求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每个方向开设4-6门课程,开设学期在第3-5学期,培养的核心能力、指向的就业岗位群非常明确。


2.推行弹性学制

我校标准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凡能按照主修专业课程计划要求,修满规定的各类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允许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凡在3年学习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或因休学、辅修而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允许延期完成学业,但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配套制度有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和学分奖励制。


3.实行补考重修与跨专业辅修制

学生修读某门课程考核不及格,须参加补考或重修。必修课程考核不及格,可以进行一次补考,补考不及格,必须重修。选修课程考核不及格没有补考,学生可重修,也可改选其它选修课程。出台《跨专业辅修管理办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无限潜能,已在2017级学生中实施,目前有114位学生报名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9个专业的跨专业辅修。


4.实行课程展示制

按照学分制改革的要求,结合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主要工作任务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教务处对全校3468门课程进行了编码,赋予了相应的学分与学时,所有课程依托校园网和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展示,建立了师生良性互动、激励教学创新的促进机制。


5.出台导师制

学校制定《导师制管理规定》《导师考核测评表》和《导师考核奖励办法》,激励导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方向选择、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进程的安排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进行全方位指导。


(三)完善了保障学分制改革的相关条件

1.健全管理机构

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组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资源管理科室,研发学分制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学籍成绩、教学资源、排课选课等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掌握学与教的情况,确保学分制教学质量。


2.优化教师队伍

学校采取了新教师培训、以老带新、教师企业顶岗、教师出国(境)访学、项目激励等系列措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学分制实施做好师资保障。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0人,校内兼课教师27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5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9人,80%的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230余名教师有国(境)外访学经历;企业兼课教师326人。


3.改革教学组织

为了在资源约束下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一是拓展排课时间,学校在教师、教室等资源约束下,要实施学分制,必须改变以往只有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白天上课的情况,采用一周六天,白天和晚上都可以排课的方式;二是实施跨专业教学组织模式,针对学生跨专业辅修课程需求,采用跨专业组织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选课和学习需求。


二、学分制改革实践的特色创新

(一)创新了适应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分制背景下,各专业大力推动“工学递进”“工学交互”“与企业行业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培养、全员合作就业”“全程双导师共同育人”“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课证融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学分制学习需求和工学集合的教学组织要求。我校与湖南万众和社区服务公司、湖南康乃馨养老产业投资公司合作的“社区嵌入式小型老年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与德国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开展的“基于德国双元制的现代学徒制企校协同育人”项目等两个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验收。我校还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2+2”应用型本科学生;2018年我校在湖南高职院校中首次举办留学生学历教育,12个专业共招收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22名留学生。


(二)推动了适应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改革

广大教师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自主创新的潜力和热情得到充分激发,探索了组织式教学、约谈制、空间ISAS(信息收集分析技术)、空间预约制、空间PBL(基于问题的学习)、翻转式课堂、游戏化课程、同辈协同学习、模块化教学、分层教学、顶点课程设计、服务学习教学法等各种方式、方法及组织形式,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三)开展了适应学分制的管理手段变革

学校从两个方面创新学分制管理手段。一是构建以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建设智慧学分制系统,让学生借助手机实现查课、选课、选教师、选时间,实现选课、排课、成绩查询的智慧化。二是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开设教师管理、教学周志、教学评价等子系统,实现教师分类管理、教学工作量计算和教师年度考评的智慧化,提高管理效能。


三、学分制改革实践的主要成效

(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2013年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由85.62%稳步上升到93.60%,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由72%上升到77%,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就业薪酬由3672元提高到4179元,年均提高253.5元。


2.技术技能水平位居前列

在湖南省学生毕业设计抽查中,我校学生的合格率由2015年93.3%提高到100%,综合排名由第16名上升到第1名。在湖南省学生专业技能抽查中,我校学生的合格率由2011年80.00%提高到100%。

2013年以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78项,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31项;省级奖项644项,其中“特等奖”21、“一等奖”170项。

3.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斐然

2017-2018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6项、其中“WEME主题教学机器人获得”获得“2018年全国‘挑战杯--彩虹人生’”比赛“一等奖”;参加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2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奖项8项。


4.CET考试通过率保持较高水平

在国家不再将CET(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与毕业证挂钩的大环境下,实施学分制以来,我校学生参加CET四级、六级考试通过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均位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5.体育竞赛独占鳌头

近五年,校运动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奖43项,其中冠军27项,在省级比赛中共获得170项冠军。特别是湖南省第十届、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高职高专院校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体育比赛成绩以及综合水平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二)激励教师快速成长

1.国家级教育教学竞赛

近年来,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5项;获得省级奖项84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31项。

2.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

学校共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

(三)促进教学资源优化

1.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2013年“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资源库2017年、2018年入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2018年入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

2.国家级课程

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2017及2018年湖南省高职院校唯一入选的课程);中国大学MOOC课程15门、开课29期、选课人数达15万余人次;省级各类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48门。

(四)推动合作持续深化

1.校企合作成果喜人

一是校企合作开展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二是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标准和教材。三是校企合作协同创新。

2.国际合作重点突破

一是迎来学历留学生22名;二是教师到国境外培训230人次;三是开发了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四是引进了海外名师和行业专家。

(五)提高学校社会声誉

12年来,我校针对学分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学分制整体运行良好,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学分制要实现预期效果,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包含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师资、课程等软件资源;需要改变教学管理方式,构建适应学分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创新监控方式、管理手段。总之,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前行,为完善既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又符合我校实际的完全学分制而不断努力。



匠心筑梦人才网是全国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网络平台,是潍坊市工程技师学院指定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网络平台!网站宗旨是传承匠心,筑梦未来,搭建人才成功之路!

招生就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创业指导,校企合作,学历提升,教育信息咨询,联系电话:18053671112(微信同号),更多资讯请关注匠心筑梦人才网官网。